关灯
护眼
    “阿言……”应澜生嘴唇上面俱是鲜红的血,    他艰难地抬起头,    用迷蒙的双眼看向莫千言。

    她的轮廓模糊了,    眼前只是一片淡而虚幻的影,一如这么多年来他可望不可及的梦。

    “求你……别这样……”

    别这样的残忍,生生剜去我的心。

    父亲,    家族,    名声,和你……你叫我如何选?

    应澜生觉得晃似有把巨大的齿锯,    在生生割裂他的心魂,    痛得快喘不过气,痛得恨不得立时求个解脱。

    莫千言将他的手掌握住,    贴上自己的胸口。

    “是我不好么?当日我苦苦相求,求你带我走……是我不美么?这样都无法引你动摇……”

    触手是温软如绵的细腻,    梦中都不敢奢求的亲昵在此时化作现实,    可心内感知的不再是羞愧和内疚,    或是狂喜……他如遭电击般,用力地甩脱了她的手……就地蜷缩着退开,抱住自己的头痛哭流涕。

    “阿言,    求你!别这样,    阿言!”

    他带着哭腔的哀求,    令人悲不忍闻。眼泪早已不是一滴滴的迸出,    而是汹涌如潮般的倾泄。

    他从没如此刻一般狼狈过。

    他不敢看她,    不敢听见她的声音,    更不敢稍稍碰触……

    他雪白的衣裳沾了无数的污迹,    他涕泪交流哭得凄惨不已。此时此刻他不再是耀眼而卓然出众的那个无双公子,他只是感情上的失败者,家族的罪人,为人愚弄半生而不自知的蠢货。

    他心底的信仰轰然倒塌。

    他心目中最敬最爱的两人,同时压垮了他最后的一丝希望。

    旧年回忆如山洪般袭来。点点滴滴的回忆汇成巨大的浪潮,将他兜头湮灭。

    不是没有苗头,不是不曾撞见过,那些可疑的瞬间,那些拙劣的谎言,早有预兆,是他未曾想。未曾怀疑过,在他生命里高山般巍峨正义的父亲,会对他最爱的人做出那样龌龊的事……

    “父亲!”少年的应澜生脚步匆匆,向来沉稳的脸上少有地带了几分藏不住的欣喜,他手持书卷,快步地朝父亲的书房走去。

    远远看见父亲的贴身小厮立在门前,大老远看见他就拔腿跑了进去。他微微蹙眉,待走进了院子,见那小厮又折了回来,笑嘻嘻地道“大爷不着紧的话,不若先去园子里转转,爷屋里有人说话儿呢,这会子不巧……”

    应澜生脚步顿住,点点头,朝父亲屋里看了一眼,门窗紧闭,毫无动静。

    他迈步出来,在附近溜达。没一会儿,就见阿言垂头从里头走了出来。身上衣裳皱巴巴的,头发也没挽好。他快步跟上去,喊她“阿言。”

    她回过头,双目红肿,分明是哭过的。

    应澜生心中一痛“阿言,发生了什么事?”

    莫千言抿住嘴唇,下意识地伸手攥住自己的前襟,她瘦削的身子微微打颤,好像有些冷。

    应澜生狐疑地看了眼她来的方向,“是不是爹他,训斥你了?”

    莫千言自小长在他家,与他亲兄妹一般,父亲为人严肃刻板,对他亦是极严厉的。

    他望着莫千言欲言又止的模样,强行抑制住想要伸手抚一抚她额发的冲动。

    ——自他十三岁搬到外院住时,就已经知道阿言的身世了。她并非他族妹,而是父亲旧时一位幕僚的女儿,在他们家中十三年,当成嫡女一般娇养长大。

    这两年,他谨守礼仪,不敢稍稍逾矩,随着她越发出挑的美丽,他对她的感情好像也与从前渐渐不同了些。

    他甩开纷乱的思绪,只有微微朝她一笑“虽然爹爹脾气不好,但他对你对我都是一样,训斥几句也是为我们好。你千万别往心里去。”

    莫千言咬住嘴唇,一双眼睛蓄满了晶莹的泪。脸色是惨白而难堪。

    她想出言痛骂那道貌岸然的伪君子。可当着这样光风霁月的应澜生,她说不出口。

    荣哥哥最是崇拜刚正不阿又有才情的父亲,她便说了,他又会信么?

    她垂下头,眼泪无声地砸在地上,没惊起半点声息。

    应澜生温声道“阿言,我中了解元,父亲还不知道,待会儿我告诉他,他心情定会好。届时我再替你求求情,叫他别再训你,你知道你已经很努力的在学琴棋书画,已经做得非常好了……”

    话未说完,身后传来一声刻意的咳嗽。

    莫千言浑身一颤,下意识就躲到应澜生身后。

    应澜生回过头,见父亲宽带缓袍从院中跨出,面色阴沉不定似乎还不曾消气。他连忙上前,规规矩矩地行了礼。

    应从云沉沉扫了莫千言一眼,没有说话,他负手朝园中去,停在月洞门前,示意应澜生跟上。

    应澜生有些不舍地看了眼阿言,朝她点点头,才快步跟上父亲。

    跨过月门,应从云道“你既已知她身世,你二人孤男寡女,以后莫单独凑在一处,免传出些不好的话来,污了我应家声名。”

    应澜生垂头应是,心里老大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中了解元的欣喜被陡然升起的忧色冲淡,此时再看天色,只觉阴沉沉的叫人憋闷不已。

    做什么要长大?长大后的他与阿言,中间隔了山川河海。

    倒不及少时,无忧无虑地并肩坐在池塘边,亲手剥开一颗颗清甜的莲子,喂给她吃……那时他还不懂何为为情所困。如今心中满溢的浓情,无处诉。至此,连将来凑在一处说说话的机会,都变得奢侈起来。

    后来他与父亲爆发过一次争吵。

    那时朝廷的调令刚刚下来,父亲即将入京为官,临行前,命母亲匆匆替阿言筹了一门婚事。

    那顾长庚乃是个有名的游手好闲之辈,从前做过京里齐王府的侍卫,五大三粗是个习武之人。因醉酒误事给齐王府遣退了,回到樊城,镇日的拿从前追随过齐王之事四处吹嘘炫耀。

    他父兄皆是武人,祖上最高做过守御所副指挥使,因皇权更替早已不复当年风光,留下一个无从追溯真相的传说。家徒四壁,内里早是空架子,靠祖母留下的嫁妆首饰勉强过活,一家父子没一个做出成绩,兄长在县衙做捕快,是个吃喝嫖赌样样都沾的恶霸。

    应澜生骤知父亲给阿言订了这样一门婚事,气血上涌,理智全无。他第一次与父亲发生争执,父亲罚他跪在祠堂祖宗牌位面前,痛斥他“你还记得你读过的圣贤书么?你心里还有礼义廉耻,忠孝仁义么?你为美色遮了眼,对妹妹一样的女子心生邪念,你枉为君子,辜负族中老幼对你的寄望,你这是拿我们应家的脸给一个女人踩!你记着你的本分,你是长房长子,是应家未来的当家人,你这样冲动莽撞,目无亲长,如何担起这家,如何叫人信服?也罢!此回入京,我这便书信拒了!我怎放心得下,将我一家老小,托付于一为美色所误之人!”

    母亲含泪地低声劝他“你莫要气你爹爹了!我们应家积力百年,才有这么一个出头机会,你便忍心叫你父为了你,放弃这大好前程?你怎能做这家族的罪人?阿言再好,她终与你是兄妹名分,你难不成还能将她娶了?或是将她一世留在府中么?你不惧流言,她一个闺女,怎么面对那些污浊的猜忌?你若真为她好,该当做她的倚靠,她有我们这样的娘家,有你这样的兄长,嫁给谁能受得什么委屈?那顾家再不好,总是京里齐王府出来的人,你父亲此去京城,少不得各处打点联络,你要替阿言想,也要替你父亲想啊!”

    应澜生无言跪在祠堂正中,看明月升起,又看残阳坠落。整整两日,不饮不食。

    他迅速的憔悴、消受,心中痛楚难当。他被父母说服,被家族的担子压垮。他知道自己生来便没有任性妄为的自由。

    他生是应家长子,注定为应家奉献一生。

    情爱之事,从不是他应考量。他将娶一个贤淑能干的女人,与他一起撑起门楣,为父亲的仕途,为族人的荣华,为名声,……

    阿言来寻他那晚,是在她成亲前两日。他已经许久不曾见她,躲着她,避着她,不敢听半点关于她的闲话,他有意逃避,也是有意在折磨自己。他以为只要他不去想,就一定能从那撕心裂肺的痛苦中将自己抽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