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袁绍接到了刘备送来的书信,看了后便气得扔到了一旁。

心中暗想:这刘备真是无耻至极,刚刚讨伐吾弟,却又跑到我这里来求救。

本不想理睬,可转念一想,此信乃郑玄亲笔,不可怠慢。

于是在堂上聚集文武官员,共同商议讨伐曹操的大事。

谋士田丰说道:“主公,自黄巾叛乱开始,连年战火,百姓已经是苦不堪言。”

“加上各州郡粮草匮乏,不宜大动干戈!”

“主公可先派人献捷天子,表奏四州之功勋,如果曹操加以阻拦,主公可奏其罪状,而后提兵屯于黎阳。”

“再于河内打造舟船,广置兵器。”

“分兵驻守边陲,不停的骚扰曹操,让他疲于奔命,不出三年,大事可定!”

田丰话音刚落,谋士审配说道:“审配认为,以主公之四世三公,文韬武略,又虎踞四州之疆土,兴兵征讨曹操,易如反掌,又何必再拖延时间呢?”

审配之言歌功颂德,却无谄媚之意。

谋士沮授说道:“胜败岂能单以强弱论断,曹操法令既行,兵卒精炼,岂是公孙瓒之辈可比!”

“如今主公若弃献捷良策,又兴无名之兵,实不可取!”

谋士郭图又站出来说道:“非也,非也,主公讨伐逆贼曹操,岂是兴无名之师。”

“主公威名响彻宇内,应尽早成就霸业。”

“郑尚书乃当世大贤,主公应从其言,与刘备共兴大义,剿灭曹贼。”

“上合天意,下合民情,此乃顺天之举!”

四个人争论不休,吵得面红耳赤,公堂上混乱不堪。

袁绍本就少谋多疑,听得众谋士在一旁争论,简直是头大如斗!

正犹豫不决中。

许攸和荀谌走进了公堂。

袁绍如同看到了救星一般,赶忙说道:“二位先生回来的正是时候,郑尚书来信让我助刘备讨伐曹操,二位先生有何见解?”

许攸和荀谌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:“主公以众胜寡,以强胜弱,讨伐汉贼,匡扶汉室,顺天应民,正是时机也!”

袁绍说道:“二位先生所言正合我意!”

袁绍心中主意已定,于是跟众文武商议讨伐曹操的诸多事宜!

袁绍首先写了一封书信,令孙乾带回给刘备,让刘备准备接应。

随后令审配和逢纪为统军,田丰,许攸,荀谌为谋士。

颜良文丑为将军,马军,步军共计三十万大军屯兵黎阳。

大事既定,郭图进言说道:“主公兴兵征讨曹操,必须尽数曹操的各项罪状,做檄文分传各州郡,才能名正言顺!”

袁绍点了点头,随后命陈琳起草檄文。

陈琳不假思索,便提笔急书。

精彩辞藻,信手拈来。

陈琳之檄文慷慨激昂,口伐笔诛,字字诛心,直指曹操的各项罪状。

洋洋数千字,成文后,袁绍令人传达到各州郡。

(由于檄文篇幅过长,这里就不传摘,以免有水文的嫌隙!)

檄文传到许都,正值曹操头痛欲裂,在卧榻之上辗转反侧,不能安睡。

许褚提着绢帛檄文不知所措。

给曹操看,怕曹操生气,更加头疼,不给曹操看,又怕曹操怪罪于他。

没办法,许褚便如拉磨一般在曹操的卧榻旁来回转悠。

曹操在卧榻之上翻来覆去,一眼撇见许褚在一旁皱着眉头走来走去的。

“仲康,你在这瞎转悠什么,看的我头晕!”

“嗯?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?”曹操一眼看到了许褚手里的绢帛。

许褚赶忙把绢帛檄文藏在了身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