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丰钰醒来时,身侧已不见了安锦南的身影。

    她向是浅眠,    未料会有一天,    沉睡到身侧的人何时离去都不知。

    小环持了漆木托盘进来,朝丰钰抿唇一笑“侯爷吩咐,    不准扰夫人清梦,把过来回事的都遣了。”

    见丰钰似有些懵怔似的,    笑着拧了帕子递过来“夫人先擦擦脸,    醒醒神,    侯爷说了,    待会儿待夫人醒了,便与夫人外头巡铺子和田庄去。”

    丰钰点点头,    才梳洗毕,选衣裳的当儿,水仙引着两个四十来岁的妇人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夫人,    这两位是前头宫里的教引嬷嬷,    原是淑妃娘娘身边的旧人。”

    丰钰略吃惊,    从座中站起身来。

    她不知道安锦南用意为何,    讶异地朝水仙看去。

    水仙笑道“侯爷将二位接出京城,本在乡间安养,    为贺侯爷和夫人大婚,又恐院中人手不足,    特留在了侯府。侯爷说,    夫人且慢慢拣选着,    若觉着可心,    随时招来问话使唤,若不得意儿,就仍只用夫人身边的人儿。这两位嬷嬷在我们院里,和韩嬷嬷一般身份,也能替夫人训教丫头们,端看夫人安排。”

    丰钰抿了抿嘴唇,尚未答话,那两个嬷嬷已纳头跪了,叩首道“夫人万安,老奴等愿效犬马。”

    这和昨日韩嬷嬷安排人手给她,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韩嬷嬷手底下的,皆是侯府用惯的旧人,关系盘根错节,想给她使绊子,那是轻而易举的事。而这两位,宫中出身,淑妃旧仆,直受安锦南驱使,又与原来的仆婢们皆无瓜葛,她放在手底下调遣,也能少些顾虑……

    丰钰温言将二人请起,各赏了一只荷包,知道安锦南在等,便不曾多言,匆匆妆扮过后用了膳食,便朝外去。

    这一日夫妇二人在盛城内游走,安锦南骑在马上,丰钰乘在车内,偶然透过车帘低声说两句话。多数都是崔宁在说,向女主介绍安锦南在盛城各处的产业。

    丰钰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安锦南平素生活简朴,出门也不爱大摆排场,除之前下聘的礼单略叫人咂舌外,几乎没有太明显的奢侈之风。却不曾想过,原来他竟有如此之多的产业。

    茶楼酒馆,驿站钱庄,单只盛城之内,便有数十样营生。

    她不由猜测,安锦南回到盛城,莫非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么?

    凭她所知,其中很多铺子,明面上的东家,并不是与安锦南有甚瓜葛之人。可背地里,这些人其实早就在凭安锦南调遣了么?

    但她这念头也只是一瞬,安锦南愿意向她展示自己的世界,准许她走入其中,便说明,他对她是不设防的。至少,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任她的。

    这便足够了。

    有些信任,有些尊重,有些疼爱,哪怕未必长久,未必是全部,也已足够令丰钰惊喜。

    她向来不会轻易对人抱有太多奢望,她习惯自己去拼取自己想要的,而非被动等待给予。

    回门日,丰钰盛妆梳鬓,着大红云锦,乘雕金香鸾车,跟在安锦南马后,缓缓朝丰家而去。

    出嫁的女子,在夫家是外姓人,能否立得住脚说得上话,要看娘家是否有实力。而嫁出去的闺女,在娘家又成了娇客,能否给家人带来荣耀,全系在丈夫身上。

    里里外外,其实并没有属于她自己的家。

    丰凯和丰允、丰郢等人,一早便候在门前,打发小厮在巷口探看,远远瞧见侯府的车马驶向这边,便高声吆喝“姑爷姑奶回门啦”,接着便有人燃起炮仗,噼里啪啦一阵快响。

    丰凯带头迎上,笑着拱手恭请安锦南入内。

    早在巷口处,安锦南便下了马,并未刻意端着侯爷的架子,虽面上并没有什么笑容,也足叫丰家众人欣喜不已。

    丰钰的马车停在侧门,自有丰大太太和周氏等人候在那里将她簇拥而入。丰大太太握住丰钰的手臂,将她上下打量一遍,沉沉地拍了拍她的手背“好孩子,你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说着不免红了眼圈。

    丰钰心里有些涩涩的,说不出的滋味。

    环顾这一圈子妇人姑娘,分明都是她的亲人,缘何却在她出嫁后,才见了几分真心?